- 意见码上提
- 视频号
- 互联网医院
- 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2011-11-01 15:33:52点击:2769次
情系黄土高原 爱洒支医之路
第13批苏州赴陕西榆林支医志愿者,我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浩、骨科副主任医师沙卫平二位医生,经过自愿报名、组织挑选,最终光荣成为赴陕支医志愿者,于8月8日踏上北去的列车。他们不仅肩负着为老区人民解除病痛、提高技术的重任,同时也带去了张家港市一院所有同仁对陕西榆林人民的深情厚意。三个月了,他们工作情况怎样、生活是否适应、身体健康与否等等,日前,我们与二位志愿者进行了沟通,较为深入地了解一些情况,现撰文与大家共享。
王浩:支医子洲 大医风范
“时间过得飞快,回想8月8日,在各级领导及家人的欢送下,我和志愿者医疗队的四位同志带着支援陕北老区医疗事业的雄心踏上了北上火车。一晃快三个月了,现陕北大地已进入冬季。回想这一半的支医历程,老区人民的朴实、敦厚,对我们苏州医生的信任,当地医务人员的求知若渴,使我这位医疗队队长时刻牢记使命,作为苏州卫生系统的志愿者,来到陕北老区,代表着苏州精神,要将我们的精神、技术带到老区,为老区人民服务,也是我们苏州长期以来支援贫困地区行动的延续,我们要让苏州精神在陕北大地开花、结果。”王浩说。
由于王浩平时出色的业务技术,此次王浩当选为支医队队长,被安排在陕西榆林市子洲县医院普外科。该科为单独一病区,有6位医师,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所涉及专业:普外、泌尿、胸外、烫伤,床位二十张。经过三天的了解和熟悉,并查阅了陕西省的医疗制度和规范,王浩给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技术操作规范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支医期间,王浩参与科室的临床工作,参加手术、查房、会诊及专家门诊,和科主任一起隔日备班。二个多月,他参加了20台手术,门诊诊疗人数约600,参加院内各科会诊10余次。
作为一名高职称、高年资医师,除了参与日常的医疗工作外,他还对科室管理方面提出指导和建议,比如,针对完全单独管床制(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完全由一位医师负责)作出了改进意见,必须要落实三级查房制度,并且在病历中反映,上级医师审阅后签名确认,建议主任每周大查房一次,另外二位副主任医师每人每周大查房一次,他本人每周大查房一次另加每周教学查房一次;医疗过程中各位医师要有团结协作精神,对病人的病情变化要有互通,以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上级医师对病历的及时审签;科内医师应实行科内小讲座制,得到了科主任及分管院长的支持。针对普外科的特点,向院部提出增加肠镜及病理检查,改进手术室的格局等建议,引起了院部的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着手实施。
王浩在手术过程中也发现了当地医生的不规范操作,极有可能带来医疗隐患,他又提出建议,严格执行手术讨论制度,科主任应严把手术适应症,在他的建议下,目前这项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浩在日常医疗工作之余,对于手术操作技术,如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的清扫及胃肠吻合的技巧等,都一一进行指导,做到有求必应,对手术包的器械配备进行了调整。根据院部要求,对全院医师进行了一次体格检查的技能考核指导,并组织人员结合视频讲解了规范化的体格检查,得到了全院医师的肯定。同时,应普外科医生的要求,在外科系统范围进行了《损伤控制性处理》、《手术中腹部探查的技巧》两次讲座及“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胆囊切除术、甲状腺瘤切除术”手术操作视频讲演,看着一双双渴求的眼神,听着一次次感谢的掌声,王浩觉得自己一定要在有限的支医期间,把自己的所知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生,为提高老区人民的医疗技术水平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由于出色的业务技术和工作表现,王浩得到了医院工作人员及当地老百姓的肯定,经常有医务人员带着病人来找他诊治,而他也总能带给病人满意,支医期间收到二面病人家属赠送的锦旗。他还由于表现突出,被县医院聘为院长助理。
沙卫平:支医神木 情牵患者
沙卫平所在的神木县医院是陕西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县级医院,加上全县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因此医院的业务量在陕西省同级医院中最大。
据沙卫平介绍,他几乎参与医院所有的骨科手术,近3个月共手术100余人次,其中较大手术胸腰椎骨折16例、髋臼骨折3例,骨髓炎病灶清除闭式冲洗更换外固定2例。神木县医院的四肢骨折原来均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和骨不连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沙卫平来到医院后,在手术过程中帮助当地医生不断改进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更新手术理念,尽量做到微创,共开展了4肢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新技术”,逐渐得到当地医生的认可,同行和病人的反响很好,沙卫平现身说法,因势利导,传授技巧,现在部分医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该项技术,临床效果很好,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目前共开展了20余例。
神木县医院的医疗技术在当地属于较为先进的,但毕竟地处黄土高原,许多先进的技术难以引进,该院目前刚开展胸腰骨折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仅仅初步掌握椎弓根螺钉技术,沙卫平到医院后,与医院骨科医生一起手术,术中向他们讲述不同椎体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怎样才能避免螺钉进入椎管和损伤神经,怎样判断螺钉是否于椎弓根内,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提高了他们的手术技巧,并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沙卫平在神木县医院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当地医生一起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对疑难病人进行科内讨论,协助完成各种手术,术后指导病人康复锻炼,每周四上午进行一次病房大查房,工作期间也参加科内的一些管理工作。不管做什么,他始终坚持一点,就是病人高于一切,也正因为如此,他不管白天还是夜里,只要有急诊手术,总是做到随叫随到,全力以赴,他的付出,病人看在眼里,质朴的老区人民用锦旗表达着对苏州医生的感激。锦旗的背后,是医患双方深深的爱。
一天晚上,沙卫平刚回宿舍不久,科里值班医生来电:病区收住了一位右前臂切割伤的病人,出血较多,伤势严重。他二话没说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病区。当时病人的伤肢虽已被浸透血的棉垫加压包扎好,但是棉垫上还有新鲜的动脉血不断滴出,地面满是鲜血,出血量有500-600ml,血压95/60毫米贡柱,心率105次/分,脸色苍白,已处于休克状态。沙卫平判断是血管损伤,需立即止血,但是病区内无止血带,仅能通过指压肱动脉止血,待病人出血有所好转,让护士行双腔快速补液,值班医生和病人家属谈话签字,沙卫平又急忙将病人护送至手术室,立即上止血带,出血终于停止了。他又马上进行急诊手术,经过探查发现是尺动脉断裂五分之四,部分屈肌腱断裂,尺神经部分不全损伤,经过2个小时的手术,将断裂的血管、神经和肌腱修复,病人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术后沙卫平又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出院时患者左手功能恢复良好,老实腼腆的病人家属做了一面锦旗悄悄地委托护士长转交给沙卫平。还有一位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病人,沙卫平对其采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出院时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住院期间每天见到沙卫平都会说“苏州医生技术好”,病人和家属出院时送了一面锦旗以表感谢。
沙卫平不仅认真完成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各项义诊活动,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有一次在义诊时遇到一位因病致贫的中年患者,他的恻隐之心由然而生,和随行的每位医生一起为他捐款,以解燃眉之急,为此,神木电视台也作了相关报告,为“苏州医生”在当地树立了更好的形象。
生活:虽有艰辛 乐在其中
在陕西榆林地区支医,工作上的辛苦抛开不谈,生活上的不适应也是困扰二位志愿者的现实的问题。王浩和沙卫平都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榆林地区恶劣的天气,干燥的气候,满天的沙尘让他们实在难以适应。饮食习惯与张家港差别也很大,以小米、面食为主食,菜以牛羊肉为主,烩菜为其特色,也就是大杂烩,把肉片、油豆腐、粉条、白菜、土豆等煮成一锅糊状的菜。因为长年干旱少雨,当地蔬菜很少,每次能吃到一碗香菇炒青菜都激动得像见到了亲人。身处异乡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们二人就把思乡之情寄托在争分夺秒的工作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缓解独处他乡的寂寞。
中秋佳节,在传统的团圆日子里,四位苏州的志愿者欢聚子洲,提出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的倡议,县医院领导积极响应,志愿者买了月饼及营养饮料,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来到子洲县苗家坪镇徐家河村敬老院,看望并告诉老人,江苏苏州的医疗志愿者来看望他们,远在异乡,老人就是他们的亲人!看到老人们身体健康,快乐长寿,就象见到了自己的长辈一样亲切和温暖!
支医仍在继续,王浩他们说,支医的过程既辛苦也充实,更学到了很多东西,老区人民的艰苦朴素、真诚善良、刻苦学习、不畏艰难等等,都值得他们用一辈子去学习去体会。最后,让我们真诚地祝福二位志愿者在黄土高原、在遥远的他乡工作更加顺利,生活更加顺心,身体更加健康!
截屏,识别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点击复制 微信公众号)
截屏,识别二维码
互联网医院: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点击复制 互联网医院)
截屏,识别二维码
视频号: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点击复制 视频号)
截屏,识别二维码